2023年6月12日,“中国出口之谜:解码全球价值链”主题讲座在5657威尼斯201会议室顺利举行,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全球生产网络研究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邢予青为主讲嘉宾,本次活动由5657威尼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和5657威尼斯房地产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5657威尼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钊教授担任主持人。
邢予青教授此次的分享主要以自己的新书《中国出口之谜:解码“全球价值链”》为框架,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给予了过去40年的中国出口奇迹、中美贸易失衡等热点话题以新的解释。
邢教授首先展示了有关中国出口奇迹的事实:在2007年,中国的人均GDP是2700美元,但已然成为了当时世界第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远超美国和日本。然而,这样的现象并不能由传统的贸易理论所解释,因为这些理论隐含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由本国比较优势决定、产品的全部工序由一个企业完成两个假设。显然,在当今的价值链贸易时代,这都是不成立的。邢教授进一步解释到:由于价值链主导企业在品牌、技术进步、批发网络方面产生溢出效应,使得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享受国际市场的规模红利,进而推动了中国的出口增长。事实上,在2003年中国的高科技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据了91.2%的比例,但其中的国内增加值只有40%左右。因而,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看,现有统计框架下夸大了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一方面,贸易统计大幅夸大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另一方面则大幅低估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以耐克为例,2015年中国从美国进口1.07亿美元的服装和鞋,但耐克公司在华的销售额则高达30亿美元,是前者的28.6倍。如果仅考虑2018年四家美国无工厂制造商:苹果、耐克、高通、AMD,便可以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拉低7.3%。
接下来,邢教授解释了价值链贸易为何会放大关税的负面影响。当前美国对中国价值250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征收了25%的关税。如果在传统的物物贸易环境下,人民币仅对美元贬值25%便足以抵消关税上涨的影响。但在全球价值链的体系下,征税是以中国出口产品的总价值作为税基的。也就是说,不仅中国的增加值要被征税,从全球各个国家运往中国组装的零部件都要被征收额外的关税。因此,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关税负担被放大了。
最后,邢教授以iPhone为例解释了中国企业如何沿价值链进行技术升级。互动环节,现场观众分别就如何判定价值链主导企业、产业链转移和中间品出口的关系、如何从价值链的角度解释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加等方面与邢教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本次活动对理解全球价值链和中国出口贸易非常具有启发性,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